房地產業如何透過IT顧問提升營運效率:數位轉型策略與系統整合關鍵

Published on: | Last updated:

今天要來聊聊房地產。嗯,我最近在幫個朋友看房子,滑手機滑了半天,突然有個很深的感觸… 就是,現在找房子跟我們十幾二十年前,那個還在翻報紙分類廣告的時代,根本是兩個世界。以前是靠腿跟嘴,現在好像… 更像是靠手指跟演算法?

你看喔,現在的 App 會跳出「你可能也喜歡這個」,然後推薦一個格局、價位都跟你前幾天看過的超像的物件。或者,人還在台北辦公室,就能用 VR 眼鏡「走進」一間在高雄的房子,從客廳逛到陽台,連窗外的風景都看得到。這一切背後,其實就是一堆很複雜的科技在運作。所以今天想來挖深一點,聊聊這個聽起來很硬,但其實跟你我買賣租房子都很有關係的主題:房仲業的 [IT 顧問]。他們到底在幹嘛?為什麼傳統的房仲公司,現在不搞點科技好像就快活不下去了?

所以,房仲的 IT 顧問到底在幹嘛?

很多人聽到「IT顧問」,可能腦中浮現的是一個戴著眼鏡、抱著筆電來幫你修電腦、裝軟體的人。嗯… 也對也不對。在房地產這個行業,IT 顧問的角色更像是一個「數位轉型軍師」。他的工作不是只處理網路斷線這種小事,而是要幫整個公司,從老闆到第一線的業務,思考怎麼用科技來做得更好、更快,而且賺更多。

簡單講,他們在做幾件大事:

  • 把重複的鳥事自動化: 房仲每天有多少文件要處理?租約、客戶資料、維修單… 以前都用紙本或一堆 Excel 表,超亂。IT 顧問會幫忙導入像 [物業管理軟體] 這樣的系統,讓這些事情自動化。房客線上報修、系統自動提醒繳租,房仲就能空出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,比如… 開發新客戶,而不是埋在文件堆裡。
  • 讓數據變成「讀心術」: 這是最酷的部分。現在的消費者,一舉一動都會留下數位足跡。你看過哪個建案、停留多久、點了什麼照片… 這些數據收集起來,就是金礦。IT 顧問會幫公司建立數據分析的能力,去預測市場趨勢、找出潛在的熱門地段,甚至比客戶自己更了解他的需求。「啊,原來這個客戶看了三個西曬的房子都立刻關掉,那以後就別推薦給他了。」這就是數據的力量。
  • 打造數位軍火庫: 你知道嗎,現在很多房仲的競爭力,體現在他們的 App 好不好用、網站跑得順不順。一個好的 IT 顧問會幫公司規劃和打造這些面對客戶的「數位門面」,像是前面提到的虛擬實境帶看(VR tour)、互動式房源列表(就是那種可以看 3D 樓層平面圖的),甚至是導入 AI 聊天機器人來 24 小時回答基本問題。
  • 蓋一座資訊安全堡壘: 這點超重要但很容易被忽略。房仲手上握有多少客戶的敏感資料?身分證、聯絡方式、財力證明… 這些要是外洩了,後果不堪設想。所以,怎麼安全地儲存資料、防止駭客攻擊,也是 IT 顧問的核心任務之一。他們要確保公司的數位資產跟實體資產一樣安全。

老實說,這整個過程就是把傳統靠「人情」和「經驗」的產業,加上一個「數據」的大腦。不是要取代人,而是要讓人變得更強大。

現代房地產公司的資訊流示意圖
現代房地產公司的資訊流示意圖

實作指引:房仲的科技軍備競賽怎麼打?

好,理論講完了,那如果我是一家房仲公司的老闆,到底該從哪裡下手?錢要花在刀口上啊。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最新科技都用上,那樣公司大概先破產。我自己是覺得,可以把這個科技升級的過程,分成幾個階段來看。就像打遊戲練功一樣,總要從新手村開始嘛。

下面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,讓你大概有個概念,不同等級的「科技投資」,分別對應到什麼樣的工具、成本和效益。這不是什麼絕對標準,但可以當個參考。

房仲業科技投資等級比較
投資等級 大概要花多少心力跟錢 主要是誰在用 能解決什麼痛點
基礎入門款 說真的,有些工具甚至是免費的。主要花的是學習跟導入的時間,錢的部分… 大概幾個月的飲料錢吧。 個人房仲或小型團隊。就是那種三五個人的工作室。 解決最基本的混亂。把客戶資料從紙本名片夾,升級到雲端通訊錄或簡單的 CRM。用 Line 官方帳號做客戶分類,而不是全部混在一起。
進階標配 這就要一筆預算了。可能是訂閱制的專業軟體費用,或是請人客製化一點東西。嗯… 費用可能等於買一台國產車? 有一定規模的房仲公司、連鎖加盟店。 團隊協作效率變差、客戶一多就忘記上次講了什麼。這階段會導入專業的 [客戶關係管理 (CRM)] 系統、雲端文件共享,讓 A 業務的客戶,B 業務也能快速接手。
未來趨勢款 這就是軍備競賽等級了。開發自己的 App、投資 VR 拍攝設備、導入 AI 分析模型… 這不是一筆錢,是持續燒錢。嗯… 可能是好幾間廁所的裝潢費,甚至更多。 大型房地產開發商、產業龍頭級的仲介品牌。 解決的是「如何領先市場」的問題。當別人還在用照片,你已經在做 [虛擬實境帶看];當別人還在猜客戶喜好,你的 AI 已經算出推薦清單。這是在創造全新的服務體驗。

說到這個,就得提一下台灣跟國外的狀況了。像在美國,Zillow 或 Redfin 這種大型平台,基本上已經把「進階標配」甚至部分「未來趨勢款」的功能變成全民服務了。根據美國的「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」(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)的報告,超過一半的買家都是從網路上找到他們最終購買的房子。他們的數據透明度和工具完整度非常驚人。

反過來看台灣,我們最常用的平台,像是 591,功能也很強大,但它的核心更像一個「資訊集散地」。真正的深度客戶關係管理和體驗,還是掌握在各個房仲品牌或個人手上。這就很有趣了,代表台灣的房仲在「科技軍備」上,其實有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。而且啊,我們的政府在這塊也沒閒著,像是「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」就不斷在更新,讓資訊越來越透明。這也逼著業者必須提供除了「資訊」以外的更多價值,而科技,就是創造價值的最好工具。

房仲在現場使用平板電腦更新客戶資料
房仲在現場使用平板電腦更新客戶資料

老實說,科技不是裝了就天下無敵

講了這麼多科技的好處,好像只要投錢下去,業績就會一飛沖天。但… 現實世界當然沒這麼簡單。我自己是覺得,導入科技最常遇到的坑,反而不是科技本身,而是「人」的問題。

第一個坑:貴,而且是持續的貴。
買一套軟體、一套系統,這只是頭期款。後續的維護費、更新費、雲端空間租用費… 這些才是無底洞。如果沒有想清楚長期的營運模式,很容易就變成一個錢坑,最後因為付不出月費,所有東西又得打回原形。

第二個坑:員工根本不想用,或不會用。
你可以想像,一個做了二十年房仲、習慣用人脈跟電話簿談生意的前輩,突然要他每天打開電腦登入 CRM 系統,記錄跟每個客戶的通話內容… 他心裡一定覺得超煩。「我跟客戶搏感情,哪有時間搞這些?」如果沒有好的教育訓練,和讓他們看到「好處」的誘因,那套昂貴的系統,最後就只會變成老闆一個人在看的儀表板,完全沒發揮作用。

第三個坑:過度依賴科技,忘了溫度的重要性。
買房子畢竟是人生大事,它不是買一件衣服。AI 推薦的房子再精準,也比不上一個有經驗的房仲,在你猶豫不決時,跟你說一句:「這間的學區真的很不錯,我看過很多家庭為了這個學區搬來。」或是「我知道你擔心漏水,我帶你看過的那幾間,屋主我都熟,人都很老實。」這種信任感和同理心,是目前科技還無法取代的。

第四個坑:資訊安全的風險。
前面提過,數位化程度越高,被攻擊的風險就越大。你的客戶資料庫就是駭客眼中的黃金。一旦被竊取或加密勒索,不僅是金錢損失,更是商譽的毀滅性打擊。所以,在追求方便、效率的同時,資訊安全的預算跟規劃,千萬不能省。

所以你看,IT 顧問的角色不只是推薦你買什麼系統,一個真正好的顧問,應該要連這些「坑」都幫你想到,幫你規劃好導入的步驟、員工訓練的流程,甚至是風險控管的計畫。他賣的不只是技術,更是成功的藍圖。

傳統房源照片與 3D 虛擬導覽的體驗對比
傳統房源照片與 3D 虛擬導覽的體驗對比

重點一句話

我自己是覺得,科技對房地產業來說,已經不是「要不要」的選擇題,而是「怎麼做」的申論題。它不是萬靈丹,但如果完全不懂、不接觸,真的… 就是等著被市場淘汰。關鍵不在於追最新最炫的技術,像是什麼區塊鏈、[物聯網 (IoT)] 在智慧家庭的應用… 那些當然很酷,但更重要的是,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公司或團隊,現在最大的痛點是什麼?是客戶帶看沒效率?是新人交接一團亂?還是廣告費花了都沒效果?

從最痛的地方下手,找到適合的科技工具去解決它,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雲端表格,都比花大錢導入一套沒人會用的系統來得有價值。科技是輔助,最終的目的,還是為了提供更好的「服務」給客戶,也讓自己工作得更聰明、更有效率。


換你說說看:你最近一次找房子或看房子,有用到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科技服務嗎?(例如超好用的 App、驚豔的 VR 帶看…)或者,你有遇過什麼讓你覺得「天啊這也太難用了吧」的經驗?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吧!

Related to this topic:

Comments

撥打專線 LINE免費通話